近年來,隨著醫患關系的商業化傾向愈趨明顯,許多患者為治病而家徒四壁的事例常見諸報端。不少患者治病抱著不惜一切代價,也要治好 的想法,為達此目的,患者四處求醫問藥,多年下來,幾乎傾家蕩產,但是病卻不見好。患者在漫長的求治過程中,花費不少冤枉錢。病人為此感到茫然:四處奔 波,求醫問藥,花費巨大,治來治去,究竟在治什么?究竟誰才是患者的知心人呢?
有感于此,栗建華提醒患者朋友注意,醫生在治病時應盡量讓患者少花冤枉錢,治病用藥如將用兵,藥不在于貴賤,兵不在于多少,關鍵是選其有 效而合理的配方。需要的是量體裁衣和量力而行。醫生應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情況,為其“量身定做”治療方案,對癥下藥,治療要講求個性化,因人而異。所謂量 力而行,就是根據每位患者的經濟情況,制定合適的,患者能夠承受的治療方案,而不是一味追求新藥、貴藥。特別是白血病的治療短期內不可能獲得滿意的效果, 治療是艱巨而漫長的,一定要打好“持久戰”,把有限的資金花在“刀刃上”。在這種情況下,醫生更要從患者的角度出發,根據患者的經濟情況,病情特征,設立 切實可行的個性化治療方案。只有如此,醫生才能成為血液病患者的知心人,醫患之間才能很好地配合,臨床才能取得良效,也才會更加有利于推動人類醫學事業的 進步和健康發展。
血液病患者在求治過程中,其附屬費用如檢驗、輸血、能量、車馬等占整個醫療費用的70%以上,而真正用在病人身上的30%的所謂醫藥費,也是經過進口等層層盤剝之后的所剩無幾的費用。因此,我國對血液病患者的治療經費十分緊張,不允許有絲毫的浪費。
在對血液病患者的診治上,栗建華考慮最多的就是怎樣有效地用藥、經濟地用藥、適當地用藥,最大限度地合理治療。血液病患者經他的研究所制 定出個性化治療方案,患者治病所花醫療費與一些大醫院醫療費的比例一般為5:1—10:1。如患者李某某,先后在省大醫院、北京、天津等地大醫院化 療,化療時間從2001年3月至2002年6月共15個月,化療8次,平均每日500元,前后共花費22.5萬余元。患者在傾家蕩產之后再也無力支付巨額 大醫院費用,轉至中醫藥治療。經栗建華和他所在研究所的專家們精心治療,時間從2002年6月至2004年9月共27個月,患者共花費1.9萬元,至今仍 在健康地工作。該患者在血液病腫瘤研究所用中醫藥治療和省大醫院、北京、天津等地大醫院化療所花費的比值為(1. 9萬元:27個月):(22. 5萬余元:15個月),約為1:21。
近日在醫院例會上,栗建華談到了曾經因患白血病而生命垂危的王某。王某于1995年被查出患有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(M2),省市一些知名 專家緊急會診為其制定出化療方案,可是幾個療程下來,幼稚細胞一直在30%以上居高不下,血色素降到不足5克,血小板只剩3.6萬,病情沒有得到有效的緩 解,且由于長期的化療又患上了霉菌性肺炎等并發癥,病情危急。正在這時,經病友介紹,她找到栗建華所長求治,栗建華和研究所的專家悉心研究了她的病歷,并 對她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后辯證施治制定了以涼血解毒、滋陰化瘀與調節免疫相結合的治療方案,20余服草藥服下后,奇跡出現了:幼稚細胞降到了18%,她的精 神狀態大有好轉。治療1個療程后,她體內的幼稚細胞降到了3%,血色素升到了9.5克。3個月后,他進行骨髓穿刺,提示為完全緩解骨髓象。1年后,她身體 已恢復如常。如今已9個年頭,她仍活躍在工作崗位上。